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双评价学习笔记】生态—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(1):挑战一下模型法

数读菌 数读城事 2021-09-20

之前做生态评价都是基于NPP法,今天想挑战下模型法。

==嗯,就挑战下吧,也不确定对不对。


防风固沙是生态系统(如森林、草地等)通过其结构与过程减少由于风蚀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作用,是生态系统提供的重要调节服务之一。防风固沙功能主要与风速、降雨、温度、土壤、地形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。以防风固沙量(潜在风蚀量与实际风蚀量的差值)作为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的评估指标

(1)评估模型

参考《指南6月版》以及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》中的模型评估法。采用修正风蚀方程来计算防风固沙量,公式如下:

SR、Sl、Sp的量纲单位为t/km2·a。Ql、Qlmax分别为潜在风沙转移量和最大转移量,Qp、Qpmax分别为实际风沙转移量和最大转移量,量纲单位为kg/m;z 为最大风蚀出现距离(m);WF、EF、SCF、RS、Vc分别为气候因子、土壤可蚀因子、土壤结皮因子、地表糙度因子和植被覆盖因子。

公式很复杂,说到底就是要先求出WF、EF、SCF、RS、Vc这五个因子。此外还有一个z,为最大风蚀出现距离(m),参考发表在生态学报的论文《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评估与受益区识别》,本次计算取50m。

徐洁,肖玉,谢高地,王洋洋,江源,陈文辉.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评估与受益区识别.生态学报,2019,39(16) : 5857-5873.DOI:105846/stxb201901040042

有一些具体的指南中没给出的公式,参考了下面的文章:

张路,肖燚,郑华, 等.2010年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数据集[J/OL].中国科学数据, 2017. (2018-01-02). DOI: 10.11922/csdata.180.2017.0145.

(2)气候因子WF

气候因子WF表征了在考虑土壤湿度、雪盖等因素下风力对土壤颗粒的搬运能力,单位为kg/m,12 个月WF总和得到多年年均WF,其计算公式如下:

Wf为各月多年平均风力因子,p为空气密度,g为重力加速度,SW为各月多年平均土壤湿度因子,无量纲;SD 为雪盖因子,无量纲。

多年平均风力因子Wf

Wf为各月多年平均风力因子。参考相关论文,特别是生态学报的那篇论文,给出了风力因子(m/s)的计算公式:

u1为2m处起沙风速,本次计算取5m/s(参考多篇论文后的取值均为5m/s); u2为气象站2m处月均风速值(m/s) ; Nd为各月2m处风速大于5m/s的天数。

由于气象台站测得的风速数据是10m高度处的风速值,所以风蚀力模拟时所用2m处的风速值是由10m高度处的风速值转换而得,方法采用Eiliot的转换方法:

此处的u2为z2(2m)高度处的风速,此处的u1为z1(10m)高度处的风速。

现在我们就可以计算多年平均风力因子Wf了,需要的数据是两个:月均风速和日均风速大于5m/s的天数。月均风速数据来源是“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”(中国气象数据网)“中国地面累年值月值数据集(1981-2010年)” ;日均风速大于5m/s的天数这个数据要计算,来源还是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,这次是要用“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(V3.0)”。与此同时,把“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数据集台站表”下载下来。

利用经纬度,将台站表中的数据导入到gis中显示,通过字段连接将数据集中的数据与台站相连。数据集中的数据可以先在Excel中简单处理后导入gis中,直接新建字段,利用字段计算器进行运算。

利用“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(V3.0)”统计各月2m处日均风速大于5m/s的天数Nd。首先通关转换计算将10米处风速转为2米处风速,然后进行汇总统计得到年均的各月2米处风速超过5m/s的天数。

接下来计算空气密度p

式中:h 为海拔高度,km;T为绝对温度,K;其中T=t+273.15℃,t为实测摄氏温度。

论文参考:于贵瑞,徐兴良,王秋凤,等.全球变化对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[J].中国基础科学,2017,19(6):19-23+35.

同样直接在属性表中操作即可。

重力加速度参考下表,研究区域及周边气象站纬度都40左右,高度基本小于1km,因此取9.082m/s。

接着计算p/g,并进行插值运算得到各月因子:

详细说一下计算土壤湿度因子。

土壤湿度的数据可以通过欧空局(ESA)CCI计划下载的数据来替代。

网址:https://www.esa-soilmoisture-cci.org/

由于好像没有月度合成产品,需要自己下载后进行合成。并且数据本身剔除了雪盖部分,因此某些区域存在没数据的情况。

也可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(ECMWF)的ERA-Interim的数据来替代。

网址:Https://Apps.Ecmwf.Int/Datasets/Data/Interim-Full-Mnth/Levtype=Sfc/

也可以自己计算==

土壤湿度因子SW表达式如下:

式中,R为各月平均降雨量,单位为mm;I为灌溉量,本次取0;Rd 为各月平均降雨天数;Nrd为各月降雨平均天数;ETP为各月平均潜在蒸发量,单位为mm。ETP表达式如下:

式中,SR为各月平均太阳总辐射,单位为cal/cm2;DT为各月平均温度,单位为℃。

首先需要获取各月平均太阳总辐射的数据,在“资源学科创新平台”获取“历年各月太阳总辐射”的数据,保存为Excel格式,然后加载到ArcGIS中进行插值。

网址:http://www.data.ac.cn/

数据为全国台站数据,进行大范围插值后提取出研究区的栅格数据。

接着计算月平均温度,结合各月太阳总辐射,算出各月ETP:

最后计算各月月均降雨量和降雨天数,利用公式,算出各月土壤湿度因子SW:

各月多年平均雪盖因子SD

SD为雪盖因子,即无积雪覆盖天数/研究总天数(定义雪盖深度<25.4mm 为无积雪覆盖);也有文章定义为20.0.mm的。我这边引用的数据为“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”的“中国地区MODIS雪盖产品数据集”,该数据集为2000年2月24日至2004年12月31日,分辨率为0.05度,MODIS数据,数据格式为.hdf,可以用HDFView打开,也可以直接在ArcGIS打开。像素值0代表无雪,1-100代表每个单元的积雪比例。因此在使用时,可以换算成小数,用1减去原始值后得到雪盖因子。

数据来源网址:

http://www.crensed.ac.cn/portal/metadata/6bdfe932-8c3e-4747-9600-33e578aaf12d

计算气候因子WF

根据公式计算每个月WF,求和得到总WF。


(3)土壤可蚀因子EF

在一定的物理化学环境下,土壤受到风力侵蚀的难易程度即为土壤可蚀性因子。结合《双评价指南6月版》和《生态保护红线指南》,土壤可蚀性因子EF的计算公式为:

式中,sa为土壤粗砂含量(0.2mm~2mm)(%);si为土壤粉砂含量(%);cl为土壤粘粒含量(%);OM为土壤有机质含量(%);Caco3为碳酸钙含量(%),可不予考虑。

土壤数据使用的是“世界土壤数据库(HWSD)土壤数据集(v1.2)”

文章的引用 Wieder,W.R., J. Boehnert,G.B. Bonan, andM. Langseth.2014. Regridded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 v1.2. Data set. Available on-line[http://daac.ornl.gov]:from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Distributed Active Archive Center, Oak Ridge,Tennessee,USA.

http://dx.doi.org/10.3334/ORNLDAAC/1247 .

有两个方案可以采取,一是直接用栅格进行连接,二是栅格转成矢量文件进行连接。个人觉得转为矢量文件更好操作。转成矢量后直接在属性表中计算出EF,再转成栅格。

回顾一下我们需要哪几个数据:

(4)土壤结皮因子SCF

土壤表面在物理作用或者生物作用下,形成的特殊土壤坚硬表层结构能够有效抵抗外力作用,减轻土壤风蚀程度,公式为:


式中,cl为土壤粘粒含量(%);OM为土壤有机质含量(%)。

属性表中操作,然后转为栅格。

还有个地表糙度因子、植被覆盖因子,以及最后的计算==下次再说吧~


有兴趣给个赞赏吗?



END>


如需转载文章、投稿或者合作

请直接在公众号后台联系

使用关键词搜索历史文章请点击【阅读原文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